哈雷Street Rod:暴走“惩罚之城”
遭受鞭刑 暴走……说得好像自己是枚摩托老炮儿似的。其实这还是我第一次哈雷骑行,而之前所上到的最大排量只有150cc……无论什么,第一次永远都是大冒险。除了暴涨的排量,这里还是“Fine City”——“惩罚之城”新加坡。在这里“炸街”,会不会遭受鞭刑?
Have Funs in Fine City “炸街”什么罪过? “带口香糖入境,以走私罪论处,罚款2000新元,数量巨大者处以鞭刑;在地铁里吃东西、喝水,罚款1000新元;抽不带SDPC(新加坡关税已付香烟)标志的香烟,每盒罚款500新元;涂鸦,以破坏公物罪论处,处以2000新元罚款或最高三年监禁,并处三至八下鞭刑……”在新加坡的福康宁城堡,我正听着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的车型讲解,心思却没在车上,满脑子想的都是:“那骑着哈雷戴维森在新加坡的马路上‘炸街’是什么罪过?” 新加坡以花园城市著称,也以隆刑峻法闻名——哈雷的骑士们倒是向来崇尚团队与规则,但这帮不可一世的家伙尊重的是“团体内的秩序”。作为一个“菜鸟级”的骑手,我很担心被他们给带到沟里。来自密尔沃基的哈雷教官们看上去都膀大腰圆,但想想那年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出面请求豁免涂鸦男孩的鞭刑都被新加坡政府拂面…… 对于Street Rod这款车,哈雷戴维森官方说它可以“与灵魂共舞”。可此刻我怎么觉得有点儿魂飞魄散呢?
辩论什么罪过? 同样令人担心的还有我的骑行经验。其实这个时候,我的脑子里一直有个天使在和一个魔鬼辩论。“他在两年时间里累计骑行了12000公里。”魔鬼义正词严地说。“但他那都是在骑车上下班,连六环路都没出过!”“在全世界摩托车骑行环境最恐怖的地方,他都可以战斗、激进地骑行,并始终尊重交通规则!”魔鬼有点儿急。“他分得清在福康宁城堡的路口该靠左拐还是该靠右拐吗?”天使依然淡定。“但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摩托教父’刘驰说过,排量要一点点上,从习惯的150cc排量直接上到750cc排量,受得了吗?”魔鬼有些招架不住了。“他可以用谨慎与冷静弥补短板!”天使乐了,“他确实非常谨慎”,指了指窗外的天,“他从不在雨雪天气骑行。”窗外的新加坡,正大雨滂沱。于是魔鬼爆炸了,化为一缕青烟,再无法辩驳。 失去魔鬼落了单,我低头看看自己的一身行头,也是怅然若失。在我的身边,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哈雷骑士。就连那个从菲律宾来的家伙,都恨不得将Harley-Davidson的盾牌标志贴到了脚后跟,而我只拎着一个Cirus的廉价头盔和一副忘记从哪儿找来的半指手套。天使这时又跳出来狠狠踩我一脚:“李继业曾经说过——骑行装备都不配齐,人家才不和你玩儿。”索性断了念想,专心致志听讲……
不纯粹什么罪过?
在现实中,有很多这种教条的化身。对于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他们就是“纯粹主义者”——他们会认为只有那些有着美式巡航摩托车渊薮的哈雷,才是真正的哈雷;只有穿着挂有Harley-Davidson和H.O.G.标志以及各种纪念徽章的骑行服、以头巾裹头,最好还留着山羊胡子的骑士,才是真正的哈雷骑士。除此以外,无论车还是人,都“不纯粹”。用另一种语言翻译“不纯粹”,意思就是“串串儿”……
抱着同病相怜的心态,我要为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反驳,虽然到此刻我都还没有骑上它:“难道除了911,天下就再也没有保时捷?卡宴、Macan又算什么?!”美其名曰的“纯粹”与“传承”,实为自视过高的偏见与歧视。别管我戴的是什么破头盔,血总还是热的!
除了没有“Bling Bling”的镀铬装饰,也不像一颗铁锚那样沉重,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还有一点在“纯粹性”上也遭到质疑:它并非来自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密尔沃基,而是在印度组装,自称“纯粹主义者”的人因此把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不一样的设计当成《生活大爆炸》中Raj的印度口音那样的笑料。
无视这种就像印度种姓制度一样的歧视,我倒是觉得Street Rod是一款属于年轻、充满活力的哈雷。它适合那些对哈雷戴维森这个名字充满景仰、希望自己与其产生关联、但骑上其他哈雷,有可能被人怀疑骑的是自己爸爸车的——所有人。真正的纯粹,难道不是已经随着“Harley-Davidson”的字样被镶嵌在Street Rod上?谁敢把它抠掉吗?
尝试什么罪过?
我不知道自己哪儿来的愤怒,心中的那个魔鬼被再次唤醒。新加坡的雨说来就来,说走也是就走,哈雷戴维森的骑行官还为我找来了一件合身的骑行服,荣誉感压倒了敬畏之心。“我还有一个请求,能否让骑行官带领我先在附近尝试一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也是我的第一次哈雷骑行。”
水汽被炽热的阳光蒸腾,令风镜上迅速起雾,索性将风镜收回背包。在福康宁城堡前的广场上,踢起脚撑,熟悉过挡位,拧动钥匙开关,按下发动机启动按键,Street Rod发出了充满力量感的悦耳轰鸣,与胸腔共振,激荡人心。踩挂1挡,小心地松开离合扳手,跟随着骑行官, Street Rod稳稳地起步。它不像我担心的那样沉重!
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显然是一个深思熟虑后的产物。它的结构重量至少有210公斤,使用重量则估计在230公斤以上,但当它行驶起来,用脚勾挂二挡、三挡、四挡,向前的趋势推动着它的躯体,仿佛减掉了大约100公斤的重量,令它轻盈得就像一台日式街车。福康宁城堡依山而建,因此从城堡广场驶出,很快就驶入了下坡的山路。在此之前,哈雷戴维森新加坡的工作人员一直在信誓旦旦地说:“Street Rod和日式街车感觉很像,完全不必担心!”所言非虚。
熟悉的操控感迅速地打消了所有的顾虑,减速、降挡、升挡、加速,在坡道上的弯角,Street Rod通过座椅向身体传递出一个信息:轻盈。接到信息的身体会更自然地调整重心过弯。只是在山路与公路的道口,由于雨后湿滑,Street Rod的后轮在弯中出现了侧滑的趋势。不过Street Rod可以实现敏捷的重心调整,从而在最短的时间中将侧滑抑制。并且随着烈日逐渐将地面蒸干,这种侧滑再也没有出现过。围绕城堡的初步体验很快结束了,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的可控制度远远超出我的想象。骑行官一直通过后视镜观察我的操作,他的判断也印证了Street Rod的可操控程度:“I think he is good, and the bike is good. We are all good.”
倒车什么罪过?
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环绕新加坡的行程的确是环绕了整整一个国家,实际行程却不过120公里。从城堡出发,沿ECP公路至樟宜,在海滨公路转淡滨尼高速、SLE公路就到了Upper Pierce保护区。随着队伍骑行,全神贯注中我甚至没有注意到海滨公路边的大海。
坐在Street Rod高765毫米的座椅上,可以感觉到它布置的合理性:坐稳后重心稳定在腰部,双脚可以自然踩在脚蹬上;上身自然直立,视线可以直接看到3.5英寸的电子车速表,信息清晰、简明、全面——除了ABS状态显示,甚至还可以随时查看冷却液工况;视线左右摇摆,可以非常便捷地观察到平车把两端的后视镜。一切都说明Street Rod是合理的,但我的身体姿态却一直处于一种不合理的状态。
或许是由于之前养成的骑行习惯,Street Rod的座椅上只有靠后的位置让我觉得坐姿更加稳定,而靠前则需要用双腿夹紧油箱。过于靠后的坐姿迫使我不得不采取更加激进的骑行姿态,重心前移,这造成两个问题:腰部重心不稳;手部因为过于用力支撑,较长时间骑行后会由于压迫而血液循环不畅,进而麻木。这种不合理的状态最终还是引发了不好的后果。
在Upper Pierce保护区的山路上车队进行掉头时,由于稳定性降低的重心、山路的坡度、掉头时车把打死、需要用双脚支撑地面而只能用手进行前轮制动,各种因素综合在一起,Street Rod由于突然的停顿而重心前移。令我感到出乎意料的是原本在行驶中表现得轻盈的Street Rod在此时露出了230公斤的重量狰狞的压迫性。在很小的倾角内,虽然我迅速反应用腿部力量支撑,Street Rod却还是达到了倾倒的临界点。虽然用尽力量进行挽救,Street Rod还是几乎被平放在了路面上……更令人尴尬的是,230余公斤的Street Rod一旦倒车,想靠自身力量扶车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用背部顶车,想神不知鬼不觉地将车扶起而保留住颜面的努力都是徒劳的。这个时候,就连Upper Pierce保护区里的猴子都跑过来看热闹。骑行就是这样——当你觉得风光无限时,大概就离丢人现眼不远了。
暴走什么罪过?
我不会责怪Street Rod的重量令我暴露出第一次骑行的幼稚。相反,我很欣赏它的重量对操控感和格调的加持。Street Rod修长的泪滴形油箱容量为13.1升,侧面“Harley-Davidson”的标志咖啡气质十足,还有其尾部轮廓,传承自20世纪70年代的经典咖啡机车XLCR。当这些元素结合在一起,Street Rod会看上去更加紧凑,而令人忘记了它原本就是一台重型机车。
当然,经过前半段的骑行,Street Rod除了格调,在操控性的几乎所有方面都令人忘记紧张,也忘记了敬畏之心。例如Street Rod的离合器手感上佳,轻盈、清晰、适度,即便第一次接触也可以很快地适应,而不用像特朗普握手那样捏到龇牙咧嘴;由于ABS是标准配置,Street Rod的刹车也令人安心。入弯时,只要正确地寻找到角度并安排好重心,就可以轻松入弯。这个时候Street Rod会给出一条非常稳定的线路,米其林Scorcher轮胎也表现出一种粘性,让你永远都摸不清它在弯道中的极限,也不会让你产生任何的焦灼感。
在下午的行程中,Street Rod车队从Upper Pierce保护区来到了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交界处的Woodlands Waterfront Park,再经西海岸的Lim Chu Kang路返回Down Town Core的福康宁城堡,一路弯道直道节奏感完美。在直道加速时,Street Rod的六速变速箱没有顿挫,没有迟滞,你甚至可以感觉到变速箱中齿轮精确而顺滑的咬合,Street Rod的方阵保持着完整的阵容,以大约120公里的时速在公路上平行推进。我原本担心这样的阵势会达到一种“炸街”的效果,这里毕竟是“Fine City”——“惩罚之城”新加坡,涂鸦都有可能遭受鞭刑,“请路人不要给予我们额外的关注”。但是Street Rod的排气管显然在声浪和废气排放上做出了“管控处理”,所以它的轰鸣坚定却并不嚣张,只是在猛收油门时会迸发出清脆的回火声,令人心花怒放。
这种充满格调却十分低调的行进在新加坡秩序井然的道路上应该算是一种暴走,但偶尔超速并没有引来新加坡警察的制裁,相反新加坡异常良好的交通秩序令全部的注意力都可以集中在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的动力、操控和车身重心上,不动声色的叛逆让这次骑行充满了娱乐性。
淡淡的罪过 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当然不是十全十美的。也是在返回福康宁城堡的路上,我们发现了它唯一的缺憾。Street Rod的Revolution X发动机动力澎湃,但是由于安置位置靠前,V缸中的一个正好位于骑行时两条腿的中间。在高速行进时,风会带走发动机散发出的热量。但当Street Rod停下等红灯时,这股热量就会迅速积聚。只需短短几秒钟,就可以体会到被架在炭火上的羊肉串的感受,令人感到了“淡淡”的忧伤——这也大概是在“惩罚之城”我们受到的唯一惩罚。 “淡淡的忧伤”其实一点也不惊险和刺激,因为哈雷戴维森Street Rod以格调融入城市,动力输出足以应付城市中的骑行,操控性也会令人发出会心的微笑。它是一台足够出色的机器,足以应付绝大多数的惩罚,令人全身而退。更重要的是,无论赞成还是反对Street Rod对哈雷戴维森的所谓“纯粹”的颠覆,它都在亮黑色、斜纹木炭色或橄榄金色的车体上镶嵌着“Harley-Davidson”的印记,并承载着年轻、活力、高贵和自由的灵魂。而它,即使对于第一次接触的人,也会非常宽容地接受,不会施以除了热量之外任何的惩罚和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