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现在注册 找回密码 切换到宽版
川崎北京金港店
宗申赛科龙
银钢摩托
天津善驰轮胎

威风堂机车网-论坛

查看: 7707|回复: 0

后摇臂,摩托车重要的“后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0 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摇臂,摩托车重要的“后腰”
1、后摇臂的属性
后摇臂,车架的一部分,连接着车架与后轮,它传递和承载着两者间的力和力矩,就像一座桥梁,是车辆悬挂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份子。
7487403a758ff35cd89788f32668b41a.jpg
在一台操控性良好,动力输出强大,抓地力充足的高性能机车上,不难发现,生产厂商在后摇臂上花的心思,因为想要达到操控性方面的提升,必须要有稳定的桥梁来做传导,譬如加速、减速、制动所产生的力,很大一部分要经过后摇臂去传导。
4beac75e155f674b3d4fac88b1b07bdc.jpg
对很多人来说,它看似不怎么起眼,然而它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是人的腰,连接上下半身。
后摇臂承担多项任务,主要是车身的动态性能。


c7d61338c402c00e63eb7bda8fc5a4b3.jpg
2、后摇臂的“工作”
① 起步时:
后摇臂需要承受强大的动力输出。
发动机通过传动系统(链条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动)将输出动力传递给后轮,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因此,后轮在与地面发生静摩擦的同时,也将发动机的动力传递给后摇臂,后摇臂再将此动力传递给车架,直至整辆车向前移动。
bc5ab4b1b2e4ed9bde5573b99c3bc536.jpg
② 制动时:
后摇臂需要尽可能保持稳定性。
后摇臂在车架和后轮间,承受着所有拖曳力(力学的表达方法,可以理解为“拉力”),这需要足够的钢性来承受。
22fd4fae3d7cf166bf09097b8a510f76.jpg
③ 转向时:
吸收在弯中所产生的多余应力。
看似结构简单的后摇臂,在转向上其实也是“功不可没”,在过弯时,它尽可能的吸收着纵向拉扯力,以保持过完流程的舒适和平稳。
de228311ea6bacd8461a439ceddc7db9.jpg
就像上文说的,设计良好的后摇臂可以吸收不必要的外力,还可以提供良好的寻轨性。而看似坚固的后摇臂,其实也是可以扭曲的,让骑手有更加明显的路面反馈,这也与用料的密度以及摇臂的长度密切相关的。
3、后摇臂的常见结构
① 圆管后摇臂:
在复古车上比较常见。
2a39f48fdb57d9b5651bcb08f23f0ef5.jpg
② 方管后摇臂:
结构强度要比圆管摇臂好,寿命也相对较长。
8e1a63295ee4804ca0c267da99639210.jpg
③ 加强型方管摇臂:
这是一种方管摇臂的变形,就是在原基础上叠加了加强梁,由于构成了三角结构,因此强度也大大提高。
aa59c61e5e9f1bf7046842610917f38f.jpg
④ 上三角摇臂:
结构强度再次提升,基本可以理解为加强型方管摇臂的加强版。
不难发现,由于要容纳链条,上梁比主梁要细不少。
在行驶时,上梁所承受的是压缩力,而金属的抗压能力相对比抗拉能力差,所以,理论上说,设计的还不是很合理。
a45d4abe128eaf89c019ad0e0d7dd217.jpg
⑤ 下三角摇臂:
把上三角摇臂反过来,就避免了金属相对不抗压的问题,从力学角度上来说,是相对最合理的结构。
但是为了保持离地间隙,市面上的量产车,摇臂放置的位置必须抬高,因此在整车的几何性方面也作出了妥协。
9c95ab4bb4e659ec003ab80478cb5949.jpg

⑥ 单摇臂:
其实对于单摇臂的出现,人们蕴有两个派别,有觉得它就是做做样子,拿来炫炫还可以,有些则觉得它并非“花拳绣腿”,然而从技术层面来讲,提升车辆的操控性和弯道灵活性是肯定的,可造价昂贵的事实,也同样摆在面前,个人认为,这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f4e12ca4fddc5ec20093cce93beea602.jpg
4、总结:
人无完人,车也是。
人们无权去评判任何产自大自然的物种的好与坏,因为我们任何人都没有资格,但“东西”是人造的,我们可以做评判,而做评判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做的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现在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秃子收车
碣石阿烈点单车 杜卡迪

QQ|手机版|小黑屋|威风堂机车网-论坛 ( 京ICP备17057880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6042 )-联系:13701124377

GMT+8, 2024-5-6 04:34 , Processed in 0.18966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